[打印本页][打印选项]
毛家峪:乡村旅游让村民的生活比蜜甜
  蓟县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区县,俗话说:靠山吃山。过去,祖祖辈辈的农民以种果树、开山石这种方式“吃山”,守着风景秀美的大山过苦日子。自从蓟县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山还是那山,但是山民们足不出户,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收入也从十几年前的人均不足几千元增长到几万元,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听蓟县台记者刘雪飞采写的录音专稿《毛家峪:乡村旅游让村民的生活比蜜甜》:
  穿芳峪镇毛家峪长寿度假村是蓟县发展较早的旅游专业村,村庄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月月有新思路、年年有新项目”的经营理念,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今的毛家峪村自然环境优美、旅游项目众多、配套设施齐全。每年来这里的游客多达三十多万人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五万元。
  农家乐旅游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在文化知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理念以及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影响着、改变着农民的生活。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是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的柳翠芝大妈和女儿一起经营一家农家院,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当下也富裕了,车有,穿的、吃的都不算个啥了,也都挺讲究了美容干啥的,生活条件大大的提高。”
  现在村民闲暇时间聚在一起谈论的再也不是一些琐碎的家务事,而是互相交流、探讨经营之道,女儿王贺誉说:“过去都是家长里短,现在谈论的就是应该怎么定价,饭菜,过去说话就是农村土话,现在因为毕竟跟游客打交道,说话的口气啊动作啊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尽量说普通话。包括买衣服啊,过去哪个便宜买哪个,现在也看看牌子,品牌的买啥都得买好的。现在就是说打架的没有了,孝敬父母的孝敬长辈的多了。”
  柳翠芝老人的农家院是一座二层别墅,一进门,院子里的花木景观错落有致,湿润的空气和着植物的芳香显得格外的清新。屋内宽敞明亮,现代化设施齐备。柳大妈一边忙着为游客准备午饭,一边与记者交谈,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十年前,她想不都敢想。提起以前拮据地生活,柳翠芝感概地说:“哎呀那阵啥生活来源呀,上山打点枣啊,包点树园子呀这样,一点点的,那阵儿挺背累的。”
  过去,毛家峪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多地少,人均年收入不足两千元,村里的姑娘争着往外嫁,小伙娶媳妇都难。二零零二年,村里开始号召村民发展农家旅游。对于第一次听说“农家游”的村民来说,大都持观望态度。大家心里没谱:城里人能住到咱们这穷山沟里?柳翠芝的女儿们都已经成家立业,而且在外工作,在女儿的支持下,头脑灵活、勤劳能干的柳翠芝决定开办农家院,柳翠芝说:“开始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嘛,贷五千块钱款,就把前边倒房改造一下,原来倒房连窗户都没有,屋什么啥没有,把它整理一下,买几个床。这边不动正房,两边(屋)是火炕,中间那俩(屋)一个是(客)厅,一个是餐厅。”
  一番简单的准备之后,柳翠芝的农家院开张纳客了。起初,她家只有二十张床位,每人的价格在五、六十块钱。由于当时村里只有十几户发展农家院,床位少,所以基本每个周末都能住满,一个月下来,柳翠芝赚到了以前家里一年的收入。
  久居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市民,一到周末就会到这里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慢慢地,村民们农家院的接待能力和硬件条件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二零零五年,柳翠芝主动拿出全部积蓄和第一批带头搞农家院的村民对农家院进行了提升改造,增加了床位、浴室和卫生间。
  随着村里旅游项目的不断开发、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毛家峪村。当年因为贫穷走出大山、在外工作的许多人都纷纷选择回家创业。柳翠芝在市区工作的女儿王贺誉也辞掉了收入不错的工作,回家帮母亲一起经营农家院。王贺誉说:“反正哪次一回来呀,村儿就慢慢的有一点眉目了,就感觉这个村儿的变化特别大,我妈也毕竟岁数大了,然后就(回来)跟我妈一块干,我负责日常的接待呀还有电话咨询包括这琐碎的一些事儿吧,然后我妈就负责采购。”
  母亲精明能干,女儿周到细心,母女俩齐心协力把农家院打理地井井有条,经营地红红火火。一直在外学习工作的王贺誉非常了解游客的需求,她发现白天畅游在青山绿水间的游客,回到农家院,狭小的卫生间和公共浴室总让游客感到不太舒适。为此,二零一二年,她们将原有的平房农家院改造成了两层别墅,每个房间都设置了宽敞的卫生间,安装了热水器,电视、电脑、POS机、无线上网等设施一应俱全,居住的舒适度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
  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母女俩开始在提升卫生、餐饮等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柳翠芝说:“有时间了农家旅店管理啥的,还有厨艺这方面的都培训,也净上哪参观去,走出去,亲自再学人家经验啥的,有帮助。”
  天津中北国际旅行社陈万春从事导游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他告诉记者:“整体来说,我去其他地方的这个农家院相比较还是这边设施、还有环境、卫生都是比较好的,农家饭吃起来还是可口一些的,下次还是会选择这里来的。”
  来自市区的游客王楠说:“平常工作的压力就是太大了,所以来这边放松放松,农家院的老板服务很周到,对游客都挺关心,过几天我们还有一拨(同事)再过来。”
  毛家峪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每年不断推陈出新的旅游项目、舒适的居住环境,再加上热情好客的毛家峪人,每年来这里的游客人数逐年攀升。这也更加坚定了王贺誉当初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家发展农家游的信心,她告诉记者:“向宾馆看齐吧,内部设施,包括现在提供这个洗漱的啊,电热水壶啊,就是为游客提供方便,高档提升。(村庄)这么好的环境,我觉得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如今,柳翠芝一家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带动下过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年收入达到了二十多万元,昔日的穷山沟成了村民们的致富宝地,村外的姑娘都争着嫁进毛家峪村。王贺誉说:“一提到是哪的(人),毛家峪的,感觉身板就特别直了那种,我觉得挺自豪的。”
  在毛家峪村,像柳翠芝、王贺誉这样依靠乡村旅游致富的农民比比皆是。眼下,村里正谋划向高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信毛家峪人在乡村旅游这条致富路上越走越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