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章 详 细 内 容 |
|
|
|
洋芋香飘农家路 |
|
|
[分类:蓟县民宿新闻/蓟县乡村新闻][字号:18px/14px/12px][颜色:■■■■■■] |
由于民族不同,凡是下乡他就必须携带清真的干粮。但自从品尝洋芋的美味后,走进农家的日子,除了准备卷宗,还有一袋充饥的洋芋在身旁。他就是云南省彝良人民法院的回族法官——马永祥。
初入农家,与洋芋结下不解之缘
2011年6月中旬,初到彝良工作的马永祥在翻阅卷宗时发现,作为申请权利人彝良县龙街乡元宝村朱世祥、李正碧夫妇的案件尚未执行完毕,他查看了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和来访登记,都无二人的来访记录。带着种种疑问,他将卷宗放进自己的挎包,利用双休日,赶到到申请人家中了解实情。
他实地看到李正碧二位老人垮塌的房屋和残留在锅中充饥的陈粮稀饭,才知道二位老人没有到法院追问权利被侵害求执行的原因。安抚好老人,他便带着干警立即赶往被执行人耿召才家了解情况,山路崎岖,虽有越野车代步,但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看到耿家根本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他当即决定把李正碧作为刑事被害救助人,并立即联系龙街乡党委政府,希望给李正碧老人照顾。相关事宜完毕,暮色已经降临,同行的干警已经有气无力,而龙街到彝良,还有几十公里,在当地吃饭是不现实的问题。干警们遂在临近的农家分了点洋芋,拾集山上的柴禾,就着夜色,围着火塘,吃着别样的“晚餐”——烧洋芋。也许是饿很了,也许是感触于二位老人生活的情况,连吹带打的拍着洋芋,“吃洋芋最方便,以后就带洋芋下乡,可以烧、可以煮,口味还多”。于是,在他下乡的路上,除了公文包,又多了一袋“充饥”的洋芋。
古镇牛街,四群路上的“野炊”
四群工作开始后,马永祥挂钩离彝良县城80多公里的牛街镇南厂村,由于路途遥远,每次去牛街,只能在县城吃点早餐出发,到达牛街时,已经是午饭时间。因生活不便,就不需考虑吃饭,都是立即赶往农户家中,调查了解群众的疾苦,共同协商致富之路。2012年4月11日的一次走访中,他得知了彝良二中就读高中的孤儿李香宝边打工边上学的励志故事,便到学校找到李香宝,通过促膝交谈,体味到了孩子求学的艰辛之路,看到了孩子的成熟与坚强。马永祥当即从口袋中掏出900元钱塞到孩子的手中,作为孩子这期剩下3个月的生活费,并按此标准资助孩子至高中毕业。他又走访了几户群众后,才踏上返城的路。
在离古镇牛街不远的小河边,他要求司机停下了车。“回去的路有点远,我们先解决一下温饱问题”,于是,他提着车上的洋芋,走到河边,拾起沟边的柴禾,生火做起过时的“午餐”。
|
文章来源:蓟县农家院网 作者:蓟县农家院网 整理日期:2013-11-29 |
[文章浏览:945][留言反馈][打印文章] |
|
|
|
|